yixinxl028

为何儿童性侵害案件难以收集有效的证据?

近年来多起儿童性侵害案件,因法官以证据不足为理由而轻判,导致社会大众广泛的讨论与反响。作为临床儿童心理之专业人员,不得不说明一下为何难以收集有效的证据。得知儿童发生性侵害之相关事件时,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状态。不同年龄层的小孩,其语言理解及表达、智能状况、记忆能力、情绪状态、性相关知识皆不相同。若没有考虑个案的发展状况,就一厢情愿地认为儿童可以顺利完整的陈述一件事,无异是缘木求鱼。


一般而言,五岁以下的小孩,在回忆细节上是有困难的。且其时序辨识能力不佳,对于过去、现在与未来的区别,有极大落差,针对一件事情所需具备的人、事、时、地、物之描述常流于片段,要形成法律上证据更是艰难。况且儿童性侵害发生的对象,有很高的比例是智能不足的小孩。因其判断、陈述能力更是弱势,认知能力也是有缺陷,在描述上可能是破碎的,逻辑也前后不通,要取得适当的证词更是难上加难。因而常常成为加害者下手的对象。


另外儿童很容易就被诱导及污染,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更是如此,今天说的跟明天说的可能截然不同。若大人们反复询问,其答案可能一日三变、牛头不对马嘴。若检察官在问案时加入引导性陈述,如「告诉我这位黄叔叔对你做了什么?」、「是阿公碰你的下面吗?」、「是这个长了很多毛的叔叔摸你吗?」、「他是直接伸手摸你胸部吗?」等等,儿童只能被这些设计好的问题牵着走,无法提出问题之外的陈述。更有甚者,有些司法相关工作人员无法保持中立立场,当场就直接以食物、玩具诱导孩子,迫使儿童配合调查、问案。难保这些所谓的证据,成为辩方律师攻击的方向。


再者,国内过份依赖侦讯娃娃也是问题之一。很多人以为个案将娃娃演出性游戏就是有发生性侵的证据。殊不知,侦讯娃娃在许多研究中,已被认为有极大的诱导性,容易造成儿童错误的表演。许多专家已不建议在晤谈过程中采用,也不当成呈堂证供。(这里可以互相参阅的一部知名电影为《无尽的控诉》,是HBO制作的。此案件耗费了七年,花了一千五百万美金,但无人被定罪。)



在许多儿童性侵案件中,为何造成许多乌龙指控,最后导致被告无罪收场,主要有以下原因。一为其他成人错误的解释小孩的行为,如以为有出现性游戏就是曾被性侵害。以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,从三岁左右,孩子就可能自发性的出现自慰、性游戏、喜欢裸体、使用有性意涵的脏话。若单一的以某一行为的出现,就过度推论小孩的遭遇,恐怕只是徒劳一场。一为小孩在无意识中造成的,这些事情并未真实发生于现实之中,可能只是幻想或填补记忆中缺失的片段。另一为也可能是小孩故意说谎或被其他大人唆使,其背后可能有种种成因,如控制局面、争夺监护权等。当然也可能儿童辨识出错误的人,他们在焦虑、压力之下,可能无法详细指认加害者。



最后,政府若要改善儿童性侵害案件之审判质量,投入国家资源成立一站式的专责机构是必要的。此机构必须结合通报系统、警察、检察官、社工师、医师、临床心理师,并加强后续的治疗处遇,方为上策。相关专业人员也需加强专业知能,并时时谨记在心—我们不能决定「什么已经发生了」 (what has happened)。我们所能做的是以中立的立场,营造一个亲和、温暖的环境,有利小孩回忆与陈述。并时时回顾自己问问题的态度,客观的评估小孩是否会被这些问题所引导。如此,才能收集强而有力的有效证据,有利法庭上的攻防。


from pansci

近期优质文章推荐(点击可看)

2019年“成都怡馨系统式团体督导”招募 自体心理学高级连续培训项目第一轮通知



转载声明:本文转载自心理Kr


谢谢阅读,欢迎分享


⊙版权声明:文章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
评论

热度(3)